本網站之圖片及文章等內容
版權屬奇美數位典藏計畫所有
名曲聆賞
艾爾加: 《晨歌》
Edward Elgar (1857-1934)
Chanson de Matin
艾爾嘉(Edward Elgar, 1857-1934)是英國作曲家與指揮,可謂當時最傑出的音樂家,並獲英國皇室冊封為爵士。但儘管他一般人都認同他有著道地英國作曲家的血統,但實際上他的音樂語言卻多方受到歐陸作曲家的影響,其音樂的和聲音響,很接近舒曼(Robert Schumann, 1810-1856)、布拉姆斯(Jahannes Brahms, 1833-1897)與華格納(Richard Wagner, 1813-1883)式的半音主義,深具德國深厚的和聲基礎;同時,樂風卻更接近比才(Georges Bizet, 1838-1875)與聖桑(Camille Saint-Saëns, 1835-1921)等人的法國輕鬆悠雅氣息。曲調融合了高貴的靈性與大眾的普及,除了大規模的作品外,也有許多著名的輕鬆小品,接蘊含著迷人的旋律線條與精緻的作工。著名作品有管絃樂曲《謎之變奏曲》(Enigma Variations, Op. 36)、《威風凜凜進行曲》(Pomp and Circumstance, Op. 39)、《法斯塔夫》(Falstaff)等。 艾爾嘉這首《晨歌》(Chanson de martin)創作於1897年,係為小提琴與鋼琴寫作的樂曲,獻給在伍斯特(Worcester)演奏的業餘小提琴家。《晨歌》的作品編號為Op. 15, No. 2,於1899年與同編號的另一首作品No. 1《夜歌》(Chanson de Nuit)合而為一對作品出版。之後,艾爾嘉又將這兩首作品改編成管弦樂版本,1901年以管弦樂形式於倫敦首演。兩首樂曲常被拿來相互比較,普遍認為《晨歌》較《夜歌》來得輕巧簡單、結構較鬆散,但由於具有優美的旋律線,因而具有較高的通俗性,反而更討人喜愛。此後,雖陸續出現給大提琴與鋼琴、中提琴與鋼琴、管樂團…等改編版,但小提琴與鋼琴及管弦樂版本,依舊是最廣為人知的版本。 即如艾爾嘉音樂的一貫風格,《晨歌》的旋律依然洋溢著滿滿的粉色系幸福感,短短兩分鐘的樂曲,即能將聽眾引入飄然的夢幻境地。本錄音以同為英國人的制琴师陶德(Thomas Dodd)於1800年製作的大提琴演奏,此錄音同時具備小提琴版的悠遠氣質及管弦樂版的多變音樂色彩,布置出溫馨甜蜜氛圍,亦是相當值得品賞玩味的版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