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网站之图片及文章等内容
版权属奇美数字典藏计划所有
名曲聆赏
- / 意大利名曲 /
- 蒙台威爾第《喔! 我的愛人在哪裡》
- 馬利尼《第四號奏鳴曲為小提琴拉奏雙弦》
- 梅盧拉《三首小品選自《器樂歌曲第四輯》第一首》
- 史卡拉第《四重奏—為一把直笛,兩把小提琴和數字低音》
- 史卡拉第《四重奏—為三把中音直笛和數字低音》
- 柯瑞里《C大調小提琴與數字低音奏鳴曲,作品五第三號》
- 玻凱利尼《A大調第六號大提琴與鋼琴奏鳴曲》
- 維奧第《小提琴二重奏,作品十九》
- 魏拉契尼《G小調小提琴與數字低音奏鳴曲,作品一第一號》
- 傑米尼亞利《A大調小提琴與數字低音奏鳴曲,作品一第一號》
- 雷克萊《D大調小提琴奏鳴曲,作品九第三號》
- 柯賴里《D小調小提琴與數字低音奏鳴曲,作品五第十二號(佛利亞)》
- 塔悌尼《G小調第十號小提琴奏鳴曲,作品一,「被遺棄的黛朵」》
- 托塞里《小夜曲》
- 葛路克《受精靈之舞,選自「奧菲歐與尤麗蒂采」》
馬利尼: 《第四號奏鳴曲為小提琴拉奏雙弦》
Biagio Marini (1594-1663)
Sonata IV per il violino per sonar con due corde
演出者:
小提琴:李季、大提琴:林宜嫻、大鍵琴:張姍卿
Gsparo Berttolotti da Salò, Vi (c. 1580)、Giovanni Paolo Maggini, Vc(c1610)
馬利尼(Biagio Marini, 1587-1663)是意大利作曲家與小提琴家,出生於提琴製造早期的重鎮布雷西亞。他曾經擔任十七世紀歐洲最富盛名音樂重鎮之一,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的小提琴手,當時的教堂音樂總監是巴洛克早期最傑出的作曲家蒙台威爾第。1623年他前往德国在不同的城市工作了二十多年後,又回到意大利。1663年,近八十高齡的他在威尼斯逝世。這首奏鳴曲創作於1626年,是他旅居德国時期的作品。 17世紀前半,作曲家們的創作是以寫給人聲的作品為主,專為單獨乐器語法而寫的曲子並不多見。馬利尼這首作品,可說是最早專為小提琴而創作的奏鳴曲之一,它的原始標題是《奏鳴曲第四號,為小提琴拉奏雙弦》,而標題中的「拉奏雙弦」的意思就是要求演奏者拉奏雙音。除了雙音之外,它也要求像是快速音符、顫音等等不同能夠發揮小提琴特色的技巧。 整首樂曲包含三個主要段落,各段落之間呈現對比性,有自己的速度、節拍符號、技巧特色,這樣的寫作手法,常見於當時的聲樂類作品。另外馬利尼在作品中也融入才剛開始萌芽發展的歌劇風格:有些段落,有近似朗誦,節奏自由的宣敘調(recitative)風格;有些則是具旋律性以及節奏規律,就像歌劇中的詠嘆調(aria)。以當時流行的聲樂類作品形式與風格為基礎,加上專為小提琴所設計的演奏技巧,馬利尼寫下了這首小提琴音樂最早期的經典作品。 本錄音所使用的琴,是布雷西亞制琴学派的加斯帕洛.達薩羅於1580年代所製造。馬利尼是布雷西亞人,用布雷西亞琴配上布雷西亞音樂,相信能帶給欣賞者更多聆聽上的趣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