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雅: 《西班牙民歌組曲》

Manuel de Falla (1876-1946)

Suite of Spanish Folksongs
演出者:
小提琴:盧佳君、鋼琴:湯婉君
使用乐器:
Omobono Stradivari, Vi(1740)

法雅(Manuel de Falla, 1876-1946)在西班牙音樂歷史上的地位有如巴爾托克(Béla Bartók, 1881-1945)之於匈牙利、史麥塔納(Bedřich Smetana, 1824-1884)之於捷克,都是成功地在音樂中建立自己民族特色的優秀作曲家。他的音樂奠基於西班牙的民歌,充滿了西班牙風情。 這首作品創作於1914-1915年,當時法雅剛從巴黎學成歸國,原本是寫給女中音或是男中音與鋼琴的7首歌曲,然波蘭小提琴家寇恆斯基(Paul Kochanski, 1887-1934)選取了其中6首改編成小提琴與鋼琴的音樂,標題分別是〈摩爾人的圍巾〉、〈搖籃曲〉、〈悲歌〉、〈波羅舞曲〉、〈亞斯都里阿民歌〉、〈霍塔舞曲〉,每一首都代表不同的西班牙民歌類型,旋律上大都是來自於流行的歌曲,不過也有法雅的創作如:〈波羅舞曲〉與〈霍塔舞曲〉的主題。 在改編技巧上,寇恆斯基在每首作品中都加上特殊的小提琴技巧,例如:在〈摩爾人的圍巾〉中,他讓演奏者交替了撥奏的技巧。這首曲子原本的主旋律取材自西班牙南方的佛朗明哥(Flamenco);鋼琴部分則是取材穆爾西亞(Murciana)地区的一首歌,歌詞主旨是勸女孩們要潔身自愛,如同商店裡的圍巾如果弄髒了,就賣不出去,即使賣了也不會有好價錢。〈搖籃曲〉與〈悲歌〉都是表現旋律的歌唱性,兩首都是當時通俗流行的歌曲,法雅將他們配上自己的和聲。〈波羅舞曲〉是法雅的創作,風格取材自阿拉岡(Aragon)地区的民俗舞曲,曲風活潑。〈亞斯都里阿民歌〉的旋律非常通俗,取材自西班牙北部亞斯都里阿(Asturiana)一首緩慢哀怨的悲歌,這首曲子小提琴演奏時需要加上弱音器。〈霍塔舞曲〉也是法雅自己的創作,風格則有吉普賽或是佛朗明哥的特色,演奏時會加上和弦撥奏的效果來模擬響板的聲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