亨德密特: 《中提琴奏鳴曲作品十一 第四號 第一乐章》

Paul Hindemith (1895-1964)

Viola Sonata for viola and piano op.11, No.4, Mov. 1
演出者:
中提琴:趙怡雯、鋼琴:陳智琪
使用乐器:
Joachim Tielke ,Va (?)
播放乐章

亨德密特(Paul Hindemith, 1895-1963)是德国作曲家、中小提琴演奏演奏家、音樂理論家,也從事教學及指揮工作。他的早期音樂作品追隨十九世紀浪漫時期的音樂語彙,後來走偏向荀白克(Arnold Schoenberg)表現樂派風格。最後,他又轉向猶如巴赫(J.S. Bach, 1685-1750)的對位、複音的音樂織體風格發展,發揚巴洛克、古典時期的客觀與絕對音樂理念,重拾逐漸被揚棄的傳統精神,並為德国音樂發展的方向引出一條新道路。此外,他建立「中心音理論」系統及和弦結構,後來這也成為重要的音樂理論之一。他是位鑽研音樂理論的專家、音樂教育家,也是歐美戰後「實用音樂」(Gebrauchmusik)的重要推廣人物。 亨德密特的作品11、編號4的「為中提琴和鋼琴奏鳴曲」完成於1919年。這首樂曲由三個沒有間斷的乐章組成,分別為「幻想曲」、「變奏曲」和奏鳴曲式的「終乐章」。音樂流露浪漫樂派後期及印象樂派的特色,是亨德密特所有中提琴作品中,最受歡迎且最容易欣賞的曲目。此外,它不但代表亨德密特中提琴演奏生涯的起點,也是讓史考特(Schott)音樂出版公司因而決定和他簽訂出版契約的作品。 本專輯僅選錄作品的第一乐章幻想曲(Fantasie)。顧名思義,幻想曲的樂曲結構沒有固定形式。此首樂曲,樂曲一開始即轉調頻繁,呈現強烈不安定感。先由中提琴安靜地在F調上奏出主題(1-4小節),接著鋼琴主題出現於Ab大調(5-9小節),之後中提琴再演奏B大調的主題(10-13小節)。華麗的鋼琴伴奏音型、神秘的半音階色彩、憂愁飄渺的和聲效果,使中提琴內斂優美的旋律愈益迷人。15小節,樂譜標有術語「很寬廣的」,音樂由f增強至fff,後再由中提琴演奏華麗、狂想的裝飾奏,引人進入冥想境界。此後,中提琴與鋼琴輪流應答變化過的主題,其節奏複雜多樣,直到乐章尾端抵達高潮(35小節)。之後,作曲家以重複推移短小主題動機的方式,巧妙地將音樂導入下一個乐章。 本錄音以英国制琴师巴羅克.諾曼(Barkar Norman, 1651-1724)於1705年製作的中提琴演奏。中提琴旋律華麗流暢,音樂效果猶如花腔配上鋼琴豐富多變的和聲,引發聽者腦中的遙遠異地國度情懷,足以啟發聽眾的想像力,使之自由無拘束地遨遊四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