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尼尔.阿加爵.史达德曼 (Daniel Achatius Stadlemann, 1680-1744)

尼尔.阿加爵.史达德曼 (Daniel Achatius Stadlemann, 1680-1744) 堪称是十八世纪初期维也纳 (Vienna) 最杰出的制琴师。它模仿史戴纳 (Jacob Stainer, c. 1617-c. 1683) 的型制,创造出比例均匀、弧度中等的提琴。面板的木头质量精良,弧度常比背板略高;背板无论是单片或双片组成,木头的花纹都很吸引人,常常选用鸟眼枫木。他有时也创作双镶线的提琴,最引人称道的是他的油漆技术,质感细致而且美观,常常用沉黄或琥珀色、红褐或橘红色,是维也纳早期漆色的代表性作者。他的琴音量虽不大,但是音色圆润均衡而且温暖柔和,这种史戴纳风格的琴,深受奥地利乐团提琴手的喜爱。

约翰.乔治.堤尔 (Johann Georg Thir, 1710-1781)

翰.乔治.堤尔 (Johann Georg Thir, 1710-1781) 是堤尔家族中最杰出的制琴师,同时也是维也纳 (Vienna) 学派的重要制琴家。他从1738年开始在维也纳制琴,遵循史戴纳 (Jacob Stainer, c. 1617-c. 1683) 长型琴的风格,制作琴身长而窄、弧度偏高的提琴。其作品琴头大、雕工精美,f孔形状漂亮,但位置的比一般提琴来得靠近。

堤尔在油漆的使用上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:1738年到1750年之间,使用的是深沈而笨重的褐色;1750年到1760年之间,他喜爱用金色为底,再加上具有透明感的褐色漆;晚期则偏好在金色底漆上加上鲜艳的樱桃红,而这些乐器的价值也比之前的高。如同大部分的维也纳学派制琴师,在上漆之前会先浸染乐器,使得早期提琴的漆色都将随着时间的催化而加深。

堤尔的工作室在1781年被他的学生法兰兹.盖森霍夫 (Franz Geisssenhof, 1754-1821) 接管,盖森霍夫一直到1791年的时候仍沿用堤尔的标签。

法兰兹.盖森霍夫 (Franz Geisssenhof, 1754-1821)

兰兹.盖森霍夫 (Franz Geisssenhof, 1754-1821) 是一位杰出的维也纳 (Vienna) 学派制琴师,也是约翰.堤尔 (Johann Georg Thir, 1710-1781) 的传承者。他除了遵循其师提尔的风格,也采用阿玛蒂 (Amati) 和史特拉底瓦里 (Stradivari) 的型制,偶尔还制作一些达萨罗 (Gasparo Bertolotti da Salò, 1540-1609) 和马吉尼 (Giovanni Paolo Maggini, 1580-c. 1631) 的复制品。

他制琴的第一时期 (1780年-1790年) ,琴的弧度中等,显示出波西米亚 (Bohemia) 学派的影响,漆色的选择如同提尔般使用深沈的红褐色。第二时期 (1790年-1800年) 则制作弧度较平坦的提琴,面板使用细纹木头,和较清澈透明的油漆。第三时期 (1800年-1810年) 的手艺更为精湛,琴头的雕工细致,木质优良,有时会用鸟眼枫木做为背板和侧板,面板则使用音色和反应绝佳的木质,油漆多为带点红褐金色。音孔尤其出色,呈现出史特拉底瓦里风格,翅膀和弧形的对比优雅而且恰到好处。最后一个时期 (1810年-1821年) 所使用的油漆是灿烂的金色,据说在上漆之前,他将木头浸在石灰水中做特殊处理,并且在木板上涂上他自创、能产生光泽的特殊秘方。

盖森霍夫开启了维也纳学派的新纪元,以一位先驱者的身分领导奥地利制琴师放弃原本奉为圭臬的菲森 (Füssen) ,转而仿效克里蒙纳 (Cremona) 的精神,相对也提高了当地制琴师的地位。他也是链接维也纳系统和匈牙利系统的重要作者,将维也纳制琴的知识传到匈牙利,影响了匈牙利学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