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與時代背景

克拉科夫 (Cracow)

拉科夫 (Cracow) 位于波兰 (Poland),约建于八世纪。十一世纪到1596年间,它曾经是波兰的首都,至今仍是文化和艺术重镇。克拉科夫在第三次瓜分 (third partition, 1795) 时成为奥地利 (Austria) 的版图,1809年成为华沙大公国 (Duchy of Warsaw) 的一部份,1815年则隶属于克拉科夫共和国 (Kraków Republic) ,1846年再次被奥地利并吞;1918年,克拉科夫回归到波兰这个正在重建的国家。克拉科夫的文化中心是皇家城堡 (royal castle) 与瓦维尔山上 (Wawel hill) 的大教堂,那里是举行加冕典礼的所在地;在为数众多的教堂中,以1396年完工的圣玛丽亚教堂 (St Mary's ) 规模最大,教堂前的中央集市广场十分著名。

克拉科夫最早的教会音乐出自于十一世纪的圣本笃修会圣歌 (Benedictine chant) 以及天主教礼拜仪式著作,其他十三到十四世纪的文献资料都来自克拉科夫大教堂与修道院,许多十五世纪的礼拜仪式书籍也被保存下来。十四世纪中叶以前,宫廷和城市的音乐生活少有记载,克拉科夫最早的复音音乐出现于十四世纪,皇家唱诗班 (royal chapel) 扮演着重要角色,器乐声部多半为歌唱伴奏,但有时也有独奏。十六世纪时,唱诗班的成员已超过30位,多为歌唱者,一些人则演奏乐器,另外还独立设有13把小号 (trumpet) 的重奏。来自匈牙利的巴克法克 (Bakfark) 是十六世纪唱诗班内杰出的鲁特琴家。

克拉科夫大学 (Kraków University) 创校于1364年,到了十五世纪才有较显著的发展,有关合唱音乐或音乐理论著作开始出版。十六世纪的圣玛丽亚教堂为重要的音乐学校,而出版商也开始出版礼拜仪式歌曲与巴克法克的鲁特琴指法谱 (lute tablature) 。

十六世纪后半,克拉科夫器乐发展兴起,这都归功于皇家唱诗班,其活跃的音乐发展带动了音乐出版与制琴业的繁荣发展,杰出的制琴师马辛‧格洛布利奇 (Marcin Groblicz the elder, 1550-1609) 出生于克拉科夫,他被尊称为「波兰的史特拉底瓦里」,马辛存世不多的作品都以美妙的低音音质和精致的琴头雕刻而见长 (将它们刻为龙头的形状) ,具有很高的价值。而德国制琴师像是Mateusz Dobrucki、Bartłomiej Kiejcher在波兰也都十分活跃。一些波兰的十六世纪小提琴也有保存下来,它们大部分都不是古典小提琴的形状,由于没有深入的研究,因此我们无从得知它们跟意大利制琴传统有什么关连。除了提琴制作家外,克拉科夫也出现知名管风琴家与鲁特琴家。

十六世纪末,克拉科夫的政治和经济情势转变:1596到1609年间,宫廷被迁移到华沙,华沙成为首都;Sigismund III在1596年重新整顿皇家唱诗班 (royal chapel ) ,他加入了二十多位意大利声乐家和器乐家 (此乐团因此约有38人) ,但十八世纪晚期以前的声乐结合器乐的作品都未保存下来。

另外一群于十七世纪在克拉科夫发展活跃的音乐家是教堂唱诗班 (Capella Rorantistarum) 的成员,此为教堂附属的唱诗班, Capella 从成立以来就持续在波兰扮演重要角色,而「无伴奏合唱」 (a cappella ) 因而成为十六世纪复音音乐的传统。

十七、十八世纪,教堂唱诗班依旧是克拉科夫音乐发展的中心,在国家庆典、教堂活动或私人场合中演出;而音乐家行会的成员也组成重奏团,在教堂演出。十八世纪中,一些国家重要的庆典像是加冕典礼与皇室葬礼,都在瓦维尔城堡 (Wawel Castle) 举行,使该地成为克拉科夫的文化中心。

由于七年战争 (Seven Years War, 1757–64) 而使克拉科夫受创严重,该城市在十八世纪后半的音乐发展仅以几个教堂唱诗班的活动为主。到了十八世纪末,教会音乐家Wacław Sierakowski努力筹办公众音乐会、创办歌唱学校,还出版教会音乐的教学著作,成为复苏克拉科夫音乐生活的重要人物。而1790年代正值克拉科夫第三次瓜分,因此有许多音乐教师与制琴师从克拉科夫搬迁到奥地利维也纳 (Vienna) 、匈牙利布拉格 (Prague) 与瑞士的伯尔尼 (Berne) 。

维也纳会议 (Vienna Congress, 1815) 之后,克拉科夫和邻近地区合并为独立的克拉科夫共和国 (Kraków Republic) ,使得克拉科夫的学术与艺术生活再度兴起。克拉科夫在政治混乱时期过后,终于在1815年安定下来,城市的学术与艺术生活再度兴起。钢琴大师李斯特 (Franz Liszt, 1811-1886) 与小提琴演奏家李频斯基 (Karol Józef Lipiński, 1790–1861) 都曾到克拉科夫举办演奏会。

1846年,克拉科夫的革命 (Kraków Revolution) 遭到奥地利军队的镇压之后,克拉科夫被奥地利并吞,而音乐发展再度中断,直到1860年代才逐渐复苏,霍夫曼 (Kazimierz Hofmann) 与弗波卡 (Antoni Vopalka , 1837–79) 是当时的重要音乐家。

由于克拉科夫有更多的自治权,多样的科学、文化与艺术协会在1866年后陆续兴起。像是克拉科夫音乐协会 (Kraków Music Society, 1876) ,他们经营当时唯一一所音乐学校,即「克拉科夫音乐协会附属音乐学校」 (Conservatory of the Music Society in Kraków) ,并定期举办音乐会,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,音乐会演出被迫终止。Stanisław Giebułtowski为当时著名的小提琴家。

1908年,Teofil Trzciński创立一个音乐经纪公司 (concert agency) ,而造成业余音乐会减少,因为大家较偏好有系统且管理周全的音乐会企业。这种企业让克拉科夫吸收更多西欧与波兰的新音乐,并能邀请到更优秀的外国独奏家与团体,身为音乐会代理商的Trzciński也能够传授许多国外当代音乐发展的信息。

1911年,一场音乐史与音乐理论的研讨会在雅捷隆大学 (Jagiellonian University) 举行,这是波兰第一次举办这样类型的活动。S.A. Krzyżanowski (1879) 与Piwarski-Gieszczykiewicz (1897) 是二十世纪初两家最重要的出版社。

古斯塔夫‧豪斯勒 (Gustav Häusler, 1850-1940) 是克拉科夫最著名的制琴师之一,工作室成立于1832年,他的事业后来在1870年由他的侄子兼学徒Gustaw继承。Gustaw的小提琴模仿史特拉底瓦里 (Stradivarius) 的风格,获得高度评价。此外,克拉科夫也出现优秀的钢琴制造家与管风琴制造家。

第一次世界大战 (1914-1918) 之后,当地各种团体陆续成立,尤其是合唱团和管弦乐团,让城市的音乐生活持续充满朝气,音乐会生活的蓬勃发展跟大环境的经济情况息息相关,在1920年代末到1930年代之间变得更显著。

纳粹政府 (Nazi administration) 在1940到1944年占领时期,音乐会的形式和曲目被德国人控制,所有的音乐学校都被关闭,因此出现了秘密的音乐教学活动,波兰人会私下聚集,欣赏独奏或室内音乐,包括肖邦 (Frederick Chopin, 1810-1849) 的作品,但此秘密集会后来也在集中营 (concentration camps) 时期被德国人消灭了。

1945年1月解放之后,由于华沙受创严重,因此克拉科夫成为波兰的音乐中心,但1950年代华沙重建后,许多音乐家再次迁往首都。虽然如此,克拉科夫仍是波兰的第二个音乐中心,优秀作曲家辈出,管弦乐团、合唱团、室内乐团体林立,音乐会与音乐节更是蓬勃发展。

位于克拉科夫的雅捷隆大学是波兰三所国立大学中设有音乐学科系 (department of musicology) 的其中一所,初期主要是研究十九世纪音乐和民族音乐学,后来囊括各时期的音乐,深入探讨波兰音乐史以及跟其他音乐的相互关系。

小提琴在波兰是最受欢迎的民间乐器,小提琴 (波兰文:skrzypce) 是当地居民用单一片木头做成的乐器,有三或四条弦,十六世纪制琴师老马辛就有制作小提琴作品,提琴身形跟现代小提琴有明显的差异。skrzypce podwiązane 或skrzypce przewiązane是在小提琴的弦下方加上一根大小适中的棒子,然后将它们绑起来,如此一来就可以在第一把位演奏较高的音域;十九世纪时,此乐器开始取代了mazanki,mazanki是一个小型的古提琴,有三条弦,通常跟风笛 (bagpipe) 一起演奏;小提琴在民间音乐团体中是主旋律乐器。

文艺复兴时期,克拉科夫就已经是波兰的音乐中心,而皇家唱诗班的活跃发展带动了器乐与制琴工艺的兴起。虽然之后波兰历经好几次的政治瓜分与社会动荡,使得其音乐发展一再中断,但优秀的音乐家与制琴师们仍旧努力发扬传统,使克拉科夫的音乐文化依旧炫丽夺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