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雷西亚学派 (Brescia School)

大利北部的布雷西亚 (Brescia) 城,自古以弓弦乐器和管风琴的制造,驰名全欧。十六世纪,第一位可考的中提琴制造者、亦是布雷西亚学派的开山祖师–老札内妥 (Zanetto Micheli da Montichiaro, c. 1489-c. 1561) ,在此城展开了漫长的制琴生涯。

此后百年间,经由其子札内妥 (Pellegrino di Zanetto De Micheli, c. 1520-c. 1606) 、同学派制琴师加斯帕洛‧达萨罗 (Gasparo Bertolotti da Salò,1540-1609) 及其学生马吉尼 (Giovanni Paolo Maggini, 1580-c. 1630/1631) 之手,将布雷西亚的提琴工艺推向顶峰,也缔造了一段令人讴歌不朽的制琴传奇。

皮瑞奇诺‧米凯利‧札内妥
(Pellegrino di Zanetto De Micheli, c. 1520-c. 1606)

瑞奇诺‧米凯利‧札内妥 (Pellegrino di Zanetto De Micheli, c. 1520-c. 1606) 是意大利布雷西亚 (Brescia) 提琴制造业的先驱者之一。提到他,就不能不提到他的父亲老札内妥 (Zanetto Micheli da Montichiaro, c. 1489-c. 1560) 。老札内妥是目前可考最早的中提琴制造者,在提琴制造史上居功厥伟。当时的提琴正值滥觞时期,根本没有所谓的制琴模板或是其他先进工具,也尚未订下确立的形制。因此这时期的提琴,可说是制琴师不断尝试、独自摸索并融合了个人巧思之下的产物。而老札内妥的琴,便成为后代布雷西亚制琴家们模仿的对象。

至于他的儿子皮瑞奇诺,由于相关的文献纪录寥寥无几,仅可确知他也是一位出色的乐器制造者;然而因年代久远,幸运存留下来的甚少。其中一把大中提琴 (tenor viola) ,目前珍藏在布雷西亚的音乐博物馆中,上面贴有「Peregrino f (ilius) . q (uondam) . m (agistro) . Zanetto」的标签。此外,他也制造维奥琴 (viol) 、鲁特琴 (lute) 等当时普遍的乐器,巴黎的音乐博物馆即收藏有一把造型奇特、螺旋式琴头的低音维奥琴 (bass viol) 。

由于年代久远,许多详细数据已不可考,然可以确定的是,札内妥父子在提琴发展的环节中,占有不可轻忽的地位。

加斯帕洛‧达萨罗
(Gasparo Bertolotti da Salò,1540-1609)

萨罗 (Gasparo Bertolotti da Salò,1540-1609) 的故乡在意大利北部的一个湖滨小镇萨罗 (Salò) 。他生在工匠世家,父亲过世后,便转往布雷西亚 (Brescia) 发展。对于布雷西亚的制琴工业来说,他扮演的是一个承先启后的角色,因为多年后,他的学生马吉尼 (Giovanni Paolo Maggini, 1580-c. 1630/1631) 即将把当地的提琴制造推向顶峰。

在达萨罗活动的年代,提琴仍属草创阶段,几乎没有制琴师会在卷标上注明制造日期,因此后人仅能从提琴的尺寸和制作手法来鉴定制造年份。曾有人认为小提琴是由他发明,然而并没有直接证据。达萨罗的制琴风格较为粗犷,有些制琴时的凿痕依然清晰可见;然而他的提琴音色浑厚、均衡,其中又以中提琴最具代表性。虽然没有文献证明他和札内妥 (Zanetto) 家族之间是否有师承关系,然可以确定的是,他所制造的提琴承袭了札内妥的风格,后来慢慢发展出自己的特色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他在提琴音域的发展上有极大的影响。因为布雷西亚自古以来便是乐器制造的重镇,除了弓弦乐器,更是管风琴制造的大本营,著名的管风琴制造者安特纳提 (Antegnati) 家族便长居于布雷西亚。在达萨罗的时代,管风琴音域远比提琴乐器宽广许多,一般推测达萨罗在提琴音域的发展,是受到管风琴的影响。

达萨罗所制造的提琴深具特色,而此时的布雷西亚 (Brescia) 与克里蒙纳 (Cremona) 的成就,可说是旗鼓相当。

乔凡尼‧保罗‧马吉尼
(Giovanni Paolo Maggini, 1580-c. 1630)

吉尼 (Giovanni Paolo Maggini, 1580-c. 1630) 是布雷西亚 (Brescia) 学派首屈一指的制琴家,他是达萨罗 (Gasparo Bertolotti da Salò, 1540-1609) 的学生,也是将布雷西亚 (Brescia) 制琴工艺推向顶峰之人。他的制琴手艺精湛,尤以小提琴最为出色。他制琴的形制与风格,分别影响了日后两位制琴巨擘:安东尼奥.史特拉底瓦里 (Antonio Stradivari , c. 1644-1737) 和朱塞佩.瓜奈里.耶稣 (Giuseppe Guarneri del Gesù, 1698-1744) 。然而,他的英年早逝,却也使得布雷西亚灿烂的制琴工业走入历史。

1580年,马吉尼出生于布雷西亚附近的一座小城,相当年幼的时候他就移居布雷西亚,而且终其一生都在当地活动。马吉尼从小就拜达萨罗为师,经过多年的学习,终于自立门户,在老师家附近另辟一座工作坊,开始了他的制琴生涯。

1615年,他与一名叫安娜的女子结婚,婚后共育有10名子女,然而,只有5位顺利存活下来。1630年,无情的瘟疫开始在意大利北部蔓延,瘟疫与饥荒同时摧残着布雷西亚;由于死亡人数过多,布雷西亚政府一度停止了死亡登记的办理,这也是我们无法得知马吉尼确切死亡日期的原因。我们只知道,马吉尼终究没有挺过这场浩劫。这位伟大制琴师的早逝,使得从札内妥 (Zanetto) 、达萨罗一脉相承的制琴学派嘎然而止,也使得布雷西亚 (Brescia) 黯然退出提琴发展的舞台。

马吉尼沿袭了布雷西亚一贯的粗犷风格,外观上,偏好较为简洁平实的琴身;音色上追求较为厚实、宽广、巨大的声响,虽然音色较暗,但拥有丰富的共鸣。在琴漆的使用上,他褐红色及金橘色的琴漆颇负盛名。在提琴形制的发展上,马吉尼更是居功厥伟,他发展出两种形制的小提琴,并尝试将中提琴现代化,做出体型较小的中提琴与大提琴。更重要的是,马吉尼尝试把提琴家族的音色同质化,这也是当时制琴家鲜少注意到的。

马吉尼为了提琴奉献了他一生的岁月,成果当然是丰硕的,根据科西奥 (Cozio) 名琴数据库,目前尚有89把马吉尼提琴被世界各地的搜藏家当成稀世珍宝、小心翼翼地典藏着。虽然,布雷西亚学派看似在马吉尼手上终结了,但就某种程度来说,他也使得布雷西亚的制琴传奇,终结在接臻完美的境界。

乔凡尼‧巴蒂斯塔‧罗杰利
(Giovanni Battista Rogeri, 1642-c. 1710)

凡尼‧巴蒂斯塔‧罗杰利 (Giovanni Battista Rogeri, 1642-c. 1710) 出生于波隆纳 (Bologna) ,曾在克里蒙纳 (Cremona) 学习制琴,拜尼可罗‧阿玛蒂 (Nicolò Amati, 1596-1684) 为师,早期制作的乐器深受阿玛蒂家族风格的影响。

1632年黑死病流行后,布雷西亚 (Brescia) 一直没有出现优秀的制琴家,直到1663年,罗杰利来到布雷西亚,开设提琴工作室,所制作的琴非但巧妙地融合了阿玛蒂与布雷西亚风格,还使得自1630年以来中断的布雷西亚制琴工业,迈向另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。

他拥有杰出的制琴技术,在本质上显露许多阿玛蒂的影响,不过有些也采用史特拉底瓦里 (Antonio Stradivari ,c. 1644-1737) 的风格。外观匀称工整,背板、侧板与琴头的木材都采用当地最上选的枫木;采用阿玛蒂晚期风格中的雄伟样式 (grand pattern) ,F孔的设计亦为阿玛蒂风格,其大提琴与低音提琴作品尤其令人赞赏。他的提琴外缘和弧度是特别的,在上侧板有夸张的边角,尖端特别的长与尖锐。选用上等木材,琴头雕工细腻,面板弧度较不明显,背板为两片板形式。有的作品没有加镶边。乐器漆色为美丽的淡红色或淡棕色,音色甜美,其卷标常为红色。1685年到1690年逐渐发展大体型的琴,将该家族事业推向另一高峰。到了1690年,其声名远播,制琴技艺早已超越当代的制琴家。其中一把大提琴曾让十九世纪知名大提琴家皮亚蒂 (Alfredo Piatti, 1822-1901) 当为独奏用乐器。

彼得罗‧纪寇摩‧罗杰利
(Pietro Giacomo Rogeri, 1665-1724)

凡尼‧巴蒂斯塔‧罗杰利 (Giovanni Battista Rogeri, 1642-1710) 的儿子,并于1705年继承父亲的工作室,1724年之后制琴数量趋少,制琴风格与特征承继自父亲,但在工艺方面略显粗旷。虽然 1630年,布雷西亚 (Bresica) 经历了一场重大浩劫—瘟疫黑死病,但基本上1530年至1724年间仍属于弦乐器制造黄金时期,不过反倒是 1724年之后,此城镇便鲜少出现制琴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