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衛‧特克勒
(David Tecchler, 1666-1748)

衛‧特克勒 (David Tecchler, 1666-1747)被視為羅馬 (Rome) 學派的創始者。曾在威尼斯 (Venice) 與佛羅倫斯 (Florence) 居住過,1690年後定居於羅馬。

特克勒使用優良品質的木材製作,漆色華麗,通常為黃色或黃紅色,他的大提琴外觀及品質皆良好,運用紅褐色或暗紅色的漆色,低音提琴品質亦優良,為多產的製琴師。

約克柏‧豪李爾
(Jacob Horil, 1720-1759)

克柏‧豪李爾 (Jacob Horil, c. 1720- c.1759),出生英國伯明罕 (Bohemia) 1720年後至維也納 (Vienna) 製琴,1740年遷徙至羅馬 (Rome) ,目前資料顯示,豪李爾可能是麥可‧普拉特納 (Michael Platner, 1735-1750)的學生。

豪李爾採用羅馬當地製琴師的風格,作品中優良的樂器使用清透的黃色漆色。與吉利歐‧塞撒利吉格里 (Giullo Cesare Gigli, 1724-1794) 相同,是羅馬地區當代最為知名的製琴師。

麥可‧普拉特納
(Michael Platner, 1735-1750)

可‧普拉特納 (Michael Platner, 1735-1750)在德國宗教戰爭時期,從蒂洛爾 (Tyrol) 逃到義大利工作。其製琴手法深受其師大衛‧特克勒 (David Tecchler, 1666-1748) 的影響,他的作品也處處可見特克勒工作室所採用的樣式。除了高拱度是比較接近蒂洛爾地區的製琴風格 (雖然他偶爾刻意地依照義大利人的偏好修正琴身拱度) ,其餘他的提琴特徵皆承襲典型的羅馬 (Rome) 製琴學派。

琴身為瘦長型,通常為14 又1/16寸長。音孔的位置較低。琴頭偏小亦偏窄,雖然沒有特別的裝飾,但雕工細膩且完美的對稱。有時音琴頭太小,弦軸箱底部 (銜接琴頸處) 比琴頸還窄。

他之所以能製作好琴,歸功於選用較佳的提琴樣式,但製琴手法並無太過於特別之處。面板木材品質佳,木紋較寬; 背板常使用一片板。漆色採用金棕色、金黃色、橘紅色、栗棕色,質地皆透明並帶有光澤感。

音色乾淨且具靈敏度,雖然不具雄偉的音量,但在音樂廳裡演奏時會感受到十足的穿透力。不過有些他早期的作品音色較悶,他所有的作品也只有少量流於市面。

羅多佛‧弗雷迪
(Rodolfo Fredi, 1861-1950)

多佛‧弗雷迪(Rodolfo Fredi, 1861-1950),仿製史特拉底瓦里(Stradivari)及其他製琴師的作品,曾於1937年參展克里蒙納的國際紀念展(International Memorial Exhibition Cremona)。

安東尼奧‧斯葛碧
(Antonio sgarbi, 1866-1905)

東尼奧‧斯葛碧(Antonio sgarbi, 1866-1905),出生於莫德納(Modena)。於貝利尼(Bellini)學校學習小提琴演奏與作曲,1892年遷於羅馬。使用的木材品質良好,漆色為橘紅色。

西蒙‧菲南多‧薩科尼
(Simon Fernando Sacconi, 1895-1973)

西蒙‧菲南多‧薩科尼(Simon Fernando Sacconi, 1895-1973),近代傑出的義大利製琴師。先後事師朱塞佩‧羅西(Giuseppe Rossi, 1869-1954)、朱賽佩‧菲奧里尼(Giuseppe Fiorini, 1861-1934),同時也跟過安東尼奧‧斯葛碧(Antonio sgarbi, 1866-1905);工作一年,搬到柏林後跟Michael Dötsch學習;1931跟隨艾爾‧哈曼(Emil Herrmann);1950年協助Rembert Wurlitzer,修理過大量名琴。薩科尼曾於1972年出版《史特拉底瓦里的秘密》一書(The”Secrets” Of Stradivari)。晚年到克里蒙納製琴學校任教,為近代相當重要的史特拉底瓦里專家。

他使用橘色或褐色的漆色,他所製作的樂器常提供小提琴家亞裡構‧塞拉托(Arrigo Serrato, 1877-1948)以及大提琴家阿爾圖羅‧博努奇(Arturo Bonucci, 1894-1964)於音樂會上演奏。

弗朗切斯科‧艾明利亞尼
(Francesco Emiliani, c. 1680-1736)

朗切斯科‧艾明利亞尼(Francesco Emiliani, c. 1680-1736),曾於1708年至1736年間在羅馬工作,是位極具貢獻的製琴師。其製琴工藝堪稱為義大利製琴界之翹楚,只略遜於早期克里蒙納的製琴大師。其製作手法接近大衛‧特克勒(David Tecchler, 1666-1748),因此也有傳說指出他可能是特克勒的學生。

他所製作的提琴琴身拱形弧度較為明顯,不過也有少數特例是採用較為平整的弧度。渦旋琴頭設計精美,具有較深刻的切割。木材選用上等且具穿透力的材質,琴身的整體結構完整。漆料呈金黃色,比例完美且質地均勻。音色乾淨溫潤,音量不大,但渾圓且飽滿。

吉奧.卡薩.吉利
(Giuuo Cesare Gigli, 1724-1794)

奧.卡薩.吉利 (Giuuo Cesare Gigli, 1724-1794),是繼麥可‧普拉特納 (Michael Platner, 1684-1752)之後,跟約克柏.豪里爾 (Jacob Horil, 1720-1759)屬同時期羅馬學派的製琴師。但不確定他到底是大衛‧特克勒 (David Tecchler, 1666-1748)的學生,還是麥可‧普拉特納的學生。

吉利的作品多採用阿瑪蒂琴型,琴身中段偏窄。琴身輪廓和弧度並不是非常精確的,渦旋狀琴頭相較之下比較精美。F孔有時較小,提琴下緣也有大量邊飾,有的鑲邊甚至只用畫的,從尖銳的邊角中顯示做工不夠精細。漆色為金黃、暗紅以及偏紅的黃色。提琴音量較小,音色也不夠溫暖。不過他的大提琴音色較佳。